Search This Blog

Tuesday, April 9, 2013

乐龄呼声(四)




    曾经我写过一篇文章,思考有关社区孤单老人的课题,主要指出一个事实,社区中愈来愈多年长父母。由于他们孩子皆长大成人,并成家立业。最重要,这些孩子多是出人头地,多属成功人士,需要在外地,甚至外国发展。最后,留下父母在家乡,他们独自两人或一人在家居住。若是他们仍身体健壮,健康活泼,或许我们称之为“蜜月期”和安详晚年。但是,当身体不健康,体弱多病时,再加上经济困难,那是噩梦的开始。最近,我个人观察和体会到有另种孤单老人的群体,就是某年长者之老伴离世安息主怀,留下的一位将成为孤单的老人,我称之为“单亲父母”。其实,这种孤单群体已存在许多,可是鲜少人真正去关心和牧养这些年长者。我们认为,年长者应该不会像年轻人和成年人那么富有“感情”,他们不会因失去老伴而感到孤单和失落吧!由于我遇到两位年长者因失去老伴心存焦虑和孤单,就深深体会这些单亲父母须要大家更多的关注和关心。以上两种情况的孤单催促我们思索如何得着和牧养这样的群体。以下有两个的方案:

v  设立1313安老园:去年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在华人农历新年前首创举办“与贫困家庭过新年颁发礼篮”活动上致辞时,我提出设立安老园的思想。坦白说,过去的一年余时间不断祷告和等候时机。今年三月中旬,有好多天心中忐忑不安,特别为甘文阁新村“思协民宿”如何能充分被使用而反复思想。在增建博物馆建筑委员会议后,随口与教会几位领袖分享有关将民宿改为“1313安老园”的计划,出乎我意料之外,他们皆异口同声赞同有关计划。然而,心中仍有不安,若真的推动谁能全时间管理安老园的服务运作。原来,上帝亦为我们已安排一位姐妹(她曾在曼绒老人院负责管理多年的经验)前来协助,当我问她是否乐意加入时,她一口答应,并等待我们筹备有关计划。周二晚上(2/4)执事会,我提及有关计划,众执事皆有积极反应。今日非昔日,心中存有许多顾虑,我就告诉执事们再祷告清楚后才议决。其实,我们迫切需要的就是有一位愿意担任安老园理事会主席和其团队(牧师表明不能再负荷任何的主席一职)。当晚会议,执事们提议瞿述连弟兄担任,但他说需要祷告等候,这也是属灵原则——大家就持续祷告吧!无论如何,设立安老园似乎已进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的阶段。若是大家清楚知道为何而设,为谁而做,我们就能排除万难,让有需要的孤单老人预备一处安逸之所。

v  陪伴孤单父母:老伴骤然离世必然带来另一半有种措手不及之感,无论在生理、心理、料理等方面。所以,教会有需要训练和组织一个陪伴探访队,当某个年长弟兄或姐妹的老伴安息之后,在丧事后的第一个时间内可以进行“陪伴”关怀工作。在陪伴一小段时间后,必须指引有关者走出孤单和寂寞,鼓励他们加入不同服侍和事奉,迎向新的未来。若是成功推动,有关方式也能运用在非基督徒的年长者。所以,1313爱心天使,你的爱心服务何等重要!



乐龄呼声(三)




写完两篇有关乐龄呼声,上帝又再次透过实际方式来安慰我!上周六,师母接到电话,有位在外工作的姐妹告知主日会携带父母参加主日崇拜。主日早上,我颇为紧张注意是否属实,在华语主日崇拜时,她真的带领了父母参加崇拜。崇拜完毕,抓紧时间与他们聊聊,原来其母亲还是与我叔公有亲属关系。这样的个案,去年也曾经有过一次。同样来自在外工作的姐妹,发了一个短信给我,问我是否能带领她的母亲参加教会主日崇拜。过后,这个女儿似乎不放心,自己回来携带母亲参加榕语崇拜一次。就那一次,这位母亲至今每个主日皆出席榕语崇拜,并且下午还参加乐龄团契。在此,我要声明,虽然榕语崇拜人数逐步减少,但是不代表没有新的乐龄慕道友加入教会。只是我们须要思考如何让更多的乐龄人士能走进教会?

上篇文章,我提到今日许多乐龄人士无法进入教会其中原因是儿女反对。然而从这两个例子来看,原来儿女亦是促成父母走进教会的重要因素。简单来说,为了让更多父母(无论成年或年老)走进教会,今日教会需要为家庭预备一块好土,即首要任务须要注重下一代归主事工。换句话说,假如儿女们成为基督徒,顺理成章他们也期待自己的父母能进入教会。以笔者个案来说,我的父母也是因为个人成为基督徒之后,他们是在我不断传播基督信仰,并催促他们踏入教会的门槛,最后,接受主耶稣成为他们个人生命的救主。故此,在思考乐龄事工策略时,我们必须注重下一代归主的事工——有关家庭孩子信主后将催化父母归向主耶稣!试问,是儿女带领年迈父母信主容易,还是年老父母影响儿女信主容易?个人觉得,成年父母带领儿女走进教会是比较轻易的事,因儿女仍幼小,是依赖父母而成长;可是,父母年迈时,儿女几乎都成家立业,并且拥有自己的控制权,难以“听从”父母,甚至还会违抗父母的命令。所以,在社区许多非基督徒家庭的父母有意愿到教会,但却遭儿女反对,主要原因在于此。鉴于此,假如今日教会愿意在乐龄事工上有份,除了注重得着乐龄群体的布道策略以外,必须加以注意得着下一代群体的布道策略。笔者深深觉得,得着今日的孩子,必然得着明日的父母。

为了让更多乐龄人士能涌进教会,在此提醒,一间教会若看重儿童和青少年事工,原来也是注重乐龄事工。因此,各按龄肢体加油吧,你们所付出的福音代价将有互动和互助的关系!






乐龄呼声(二)




社区乐龄人士难以走进教会是件事实,也是悲痛的事!因我们皆不晓得这个群体在世的日子还剩多少。若这么关键时刻,他们仍然没有机会接触和接受福音,我们心中是否感到焦急?其实,许多乐龄人士无法走进教会确实存有不同因素和理由:

第一,体弱不方便:此因素造成我们对此群体传福音最大的障碍。假如他们能够四处走动游玩,教会容易吸引和说服他们参加聚会和活动,他们也没有太强借口不来教会。但是,若他们基于体弱无法行动,或不方便走动,此理由变为自己本身和家人有力的借口反对有关人士到教会。

第二,儿女反对:我们晓得儿女幼小的时候,父母似乎拥有绝对的权力控制和管教孩子;当儿女成家立约时,父母对儿女的控制权似乎进入“冬眠期”;当父母年老时,似乎儿女成为我们的“领导者”。当然,我如此分析有待证实。但事实摆在前面,许多年长者有时期待到教会,儿女却反对!一个庆幸的是,目前仍不是所有父母陷入如此僵局。若与体弱不便行动借口比较,此理由仍未构成“威胁”!

第三,不识字:许多年长者认为教会是让有知识和受教育的人士加入或参与的。在这一代年长者中间仍有许多社区乐龄人士不识字或受不高教育,所以,此亦构成一个因素造成他们不敢到教会。无可否认,在教会无论是唱诗敬拜、读经祷告、聆听信息等皆与识字有关。可能这些崇拜行动变为教会和社区乐龄人士“代沟”问题,最终让他们拒绝到教会的理由。

除了以上三大理由或因素造成年长者没有“机会”到教会,相信还有其他理由让他们不到教会,例如没有空、很忙、常常不在本地、需要顾孙等。无论怎样,教会不能把这些理由或因素当作“理由”。我们需要用尽不同策略去赢得这颇为关键性的群体。因此,今年教会透过“触爱1313”,我们开展一个“1313医疗/探访服务队”,目的透过医疗服务和爱心探访,让这个群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被感动而走进教会。我们的策略是,透过“移动医疗”到不同有血压和血糖过高的乐龄家庭提供检验服务。借此,让有关家人能感受到教会的爱心和真诚为他们至亲服务,深信这是一个为主松土,日久“生情”,终有一天会开有关福音的门。另外,我们也会注意社区有需要的乐龄朋友,譬如某个家庭有疾病或其他特别事故发生,1313爱心天使将透过赠送行动传递爱心关怀,借此跟进有关家庭,以期他们有一天亦能进入教会。

我们期待1313医疗/探访队能在近期内开始投入服务,因为社区有需要的乐龄人士已经迫不及待需要主耶稣的爱来滋润他们,最终,他们得到永生的盼望。

乐龄呼声(一)




曼绒属于一个发展中的城市,其中一个较明显的特征就是愈来愈多独居老人。这个特征的形成带出一个事实,就是我们的社区已出现愈来愈年长群体。这种现象的出现应托现代医药发达的福。此外,也因人的经济开始变好,所以,我们有能力花费购买保健品和定期身体检查,对照顾个人健康颇为注重,继而人的寿命延长是顺其自然的事。由于人的寿命不断增添,家庭人口逐步减缩,再加上人才外流,曼绒似乎变为一座“乐龄城”。面对如此急速的人口架构变迁,教会是否看见一个群体的福音契机,还是仅看见的是一个社会问题?

200057日当本堂开始两堂崇拜,即华语与榕语崇拜时,我已经将榕语崇拜视为“乐龄事工”的重要策略。为了让社区乐龄人士能进入教会,甚至能参加榕语崇拜,我们必须进行筑桥工作。因此,过去教会推出几个筑桥策略:第一,组织乐龄团契。一个团契应有组织性和拓展性功能,目的是组织团员(基督徒)开拓福音机会,引领为信主的长者能进入教会。为此,教会于200216日成立了乐龄团契,透过不同聚会性质期待吸引更多社区乐龄人士进入团契;第二,成立G12乐龄小组。配合教会于200217日推动教会小组化目标,乐龄小组亦应运而生。其实,小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牧养和传福音。每位参加崇拜和团契的乐龄弟兄姐妹透过小组进行牧养和关怀,再从小组鼓励乐龄组员带来新朋友加入教会;第三,开设乐龄休闲中心。教会期待透过设立一个乐龄休闲站能吸引社区乐龄朋友能“自动”走进教会。所以,教会于2003420日开设了乐龄休闲中心,内部提供免费电视观赏、免费阅报,以及免费血压和血糖检验等不同服务;第四,主办孝亲敬老晚宴。为了让更多社区乐龄朋友能涌进教会,教会于200458日主办了孝亲敬老晚宴,当中70岁以上受邀乐龄嘉宾达到逾200人,这些对象大约一半是非基督徒。无可否认,晚宴确实吸引了许多非信徒的乐龄朋友,问题是如何有效跟进和继续让他们到教会聚会则是另当别论!

过去的12年,教会的确花费心思策划乐龄事工和各种筑桥工作,可是,似乎看到则是事倍功半的局面。从2000年开始的榕语崇拜人数来看,当时出席人数保守计算为120余人,但是,今天的崇拜人数却降至保守计算为90余人。当然,我们可有不同解释和分析,但事实摆在前面,乐龄事工是必须重整旗鼓的时候!下一期再讨论。





Saturday, December 15, 2012

留下历史性一刻


 
好多年前,曾了解诗巫各教会每年在圣诞期间皆联合举办“圣诞花车游行报佳音”,这项活动引起社区的关注和注入浓厚圣诞气氛,对我来说,这是一项富有意义的圣诞活动。自今年担任教区长,在2012年计划中就列出此作为教区圣诞联合活动,并在圣工研讨会中得到认同。认同终归认同,问题是,到底我们有没有能力和慷慨落实此计划?毕竟我们都没有制作花车的丰富经验。进入下半年,我正预备双九节庆典时,开始思索如何能说服各教会参与制作花车,又如何能协助各教会成功制作一辆比较体面的花车?这些问题困扰我许久……。最终,我们得到十余间教会积极参与,并成功制作十辆圣诞花车,为曼绒留下历史性一刻。

刚过的星期一(10/12),与近打候任教区长郑建发牧师商讨一些事务时,他突然问起曼绒教区举办圣诞花车游行报佳音,并透露曾经在吉隆坡地区教会也计划举办类似活动,但有关花车咨询公司却泼冷水认为教会无法完成此计划,因它涉及昂贵制作费——估计一辆几万马币,甚至十万。我很早就了解此制作费昂贵,肯定会“吓走”许多堂会不敢参与,所以,在开始构思时,个人期待的制作费估计在几千令吉,最理想是五千令吉左右。如今,每辆的制作费维持此数额上下,每间华人卫理教会也大力支持和参与,仅是美中不足缺乏独立教会的花车参与。你认为圣诞花车游行报佳音会得到每个基督徒的认同和支持吗?当然不会。相信推动此活动也有异议声音,最传统理由就是为何教会如此浪费制作花车?为何不将金钱周济穷人,或放在有意义的事工?这样的问题,留待读者各自思考和回答。这时刻最重要则是迫切为天气和聚会能顺利进行祷告,祈盼掌管天气和人类的主,能赐下美好天气,亦感动人心而认识救主耶稣!


刚过的一周,宣道堂先感染浓厚的圣诞气氛,更加感受信徒们为主摆上时间、才干、金钱等委身生命。当几辆花车停放在宣道堂的范围内进行安装和装饰时,一片充满为主跳跃的欢庆气氛,许多弟兄姐妹为了赶工,“超时工作”至半夜时分;还有,在安装和装饰过程,大家彼此观摩和学习,突然拥有不同创意灵感,继续把圣诞花车布置得最佳最好,恒逊弟兄向我打趣地说:“每个人头脑开始灵活了,愈来愈有创意……。”

每年若以如此心态迎接圣诞节,深信将更有意义,亦让更多社区的人接触教会并认识主!





Saturday, November 10, 2012

迈出最后的一步


   我们为主仍有斗志力吗?是否仍然为主燃烧?坚守信仰与事奉主始终是一条艰难和崎岖的道路,你是否愿意为主燃烧到最后一分钟?一则探险的见证给予反思:探险家朗森在北极迷途,由于计算方位错误,他和同行的给养吃尽,最后不得不宰杀他们的狗充饥,同行的人都奄奄一息中坐以待毙。朗森却告诉他的同行说:我要迈出最后的一步。”于是他在严酷的雪风中一步步勇往向前,突然却看到了迎面来的一支美国远征队,正是来寻找他们的。瑞德巴斯博士论此事说,当我们迈开最后特别一步时,并不知神究将如何,这也是许多人祷告时见一无响应就灰心绝望,乃至放弃祷告的写照;这也等于是以色列人当年围绕耶利哥城时,竟在第十二圈时停止下来,那岂不是前功尽弃吗

基督徒皆晓得圣经的一句话:“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126.5)问题是,我们质疑到底需要“流泪”多久才能看到“收割”,是一年、十年、二十年?还是一生“流泪”?倘若我们已经一段时间流泪撒种,甚至已经付上代价的撒种仍看不到收割,是否仍会持续我们的斗争?这个时代愈来愈以“即时文化”为导向,我们期待一个事工推展后,在短时间里能交出亮丽的成绩单,不然,开始质疑自己的能力和上帝的旨意。

在慈惠关怀方面,《曼绒新希望关怀机构》创办时,我们无可否认开始吸引了许多“好奇”的人加入,然而,能够与我们持久斗争的“战友”又有多少人呢?许多人开始打退堂鼓,可能的因素或许有人在质疑,我们走过四年余的时间,仍未目睹人潮涌进教会,未见到更多委身的义工,到底这个机构对教会有什么好处,社区有何意义?我们以“成绩”衡量是否值得投入和参与,此构成人的心志冷淡和灰心!探险家郎森提醒:“我要迈出最后的一步。”另外,在祷告方面,我们在晨祷会、异象祷告会、小组祷告等不断推动复兴和转化的祷告。或许有人亦质疑,祷告这么多,到底有什么改变?今年916日,全马各地举行了不同的“迎接禧年”祷告特会,预备马来西亚禧年的到来。不久前,公正党副主席Nurul Izzah在《当今大马》(Malaysiakini)论及大马的公民应该享有宗教自由时,按此电子新闻报道透露,她也提及包括马来人亦应有选择自己的宗教自由。若此真属实,此乃“迎接禧年”祷告特会的“喜讯”,一项祷告的突破,深信大马将会迎来一个“宗教自由”的春天。然而,深信这条路是艰难和变数之路。无论如何,记得“我要迈出最后的一步。”

今天是儿童主日,亦是主日学主日。我们是否为此事工燃烧到最后一分钟?这是我们的最容易抢救灵魂的一个群体,假如基督徒忘记他们的“存在”,他们亦是一个最艰难得着的群体。儿童是教会接班人的重要群体,令人担忧的是,过去统计显示,这个群体在教会的人数逐年减少!父母、老师及弟兄姐妹,我们是否需要为此群体“迈出最后一步”?

Saturday, August 6, 2011

牧者的话(24):看重属灵恩赐



在加拿大的沙其川省有一位退休财主,他非常喜欢小提琴音乐。因此,他运用大笔钱收集了世界各地最贵重和最出名的小提琴。他将收集的小提琴非常小心的保管、陈列和欣赏。他常常向访客介绍其珍藏品,但这些小提琴却从未发过任何一个音响。从另个角度来看,假如这些小提琴落在小提琴家,肯定可以奏出美妙的音乐,使千万人得益。可惜的是这些被收藏的珍贵小提琴真正的的用途被埋没,浪费和一无是处。同样的,现今许多基督徒怀有圣灵所赐予的树龄恩赐,但他们却将此珍贵的恩赐收藏起来,自我欣赏。其实,将圣灵赐予你的属灵恩赐当作你个人收藏的珍藏品不是上帝的意愿。上帝给我们恩赐是为了要运作它们去发展神的国度,服事他人,使人得益,并荣耀神。故此,唯有你使用和发挥神赐予你的恩赐,不仅个人经历属灵生命的成长,更加带来教会和社区的复兴。 我总是认为传统教会或卫理公会较少强调和教导属灵恩赐的功课和运用。卫理公会颇为注重组织和行政,那是值得发扬,欣赏和珍惜。但是,一切仅按照组织和行政架构推动属灵事工和发展人力资源,那是有它的限制和人为。另外,单依靠组织和行政架构不代表能够完整和有效地完成教会的异象和使命。因此,今日教会若期待看见教会复兴和增长,发展人力资源或兴起更多委身事奉者是必然的要求。前几天再次到Tanjung Malim Rereshing Spring Resort参加了第二单元的《转化领导课程》。此单元的内容是强调“仆人式的领导”内容课程,其中检验本身的属灵恩赐是一个颇有意义的一个测试。经过下午一堂的分析和了解,厘出了五个本身检验后的属灵恩赐排列(每个恩赐项目的满分为50):第一是使徒(42分)、第二是领导(40分)、第三是行政(39分)、第四是先知(38),以及第五是信心(36分)。其实,这五项中的分数皆蛮靠近,而且五项的恩赐都有互相连贯的。其实,最早发觉自己拥有“使徒”的属灵恩赐不是透过检验而得,而是一位牧者告诉我,他认为我拥有这样的恩赐。然而,透过此次的检验后,再次鉴定和确定个人拥有这个的属灵恩赐。当讲师黄锦光牧师问谁有“使徒”的属灵恩赐时,班上仅有两位举手。黄牧师说了一句话:“若‘使徒’身边没有配搭和推动的人,即使冒险开创多好的事工,最后还是无法完成!”这是一个事实。

这个属灵恩赐检验后,我深深觉得教会若需要目睹增长和复兴,我们需要按着圣灵给予信徒不同的属灵恩赐发挥事工的功能,而不是仅靠组织中选举而出的事奉人员而已。我真的希望在不久将来,当教会在周二晚上推动《检验属灵恩赐》时,更多弟兄姐妹能踊跃出席参与测试,鉴定自己的属灵恩赐,并以团队精神“各按其职”来发挥事奉的影响力。